本篇無數據分析,文章觀念上恐較為主觀,也從第三視角去發現面對災害消極的危害。
 
馬來西亞淹水造成轉單的省思
 
喜憂參半
上週17日起西馬來半島下著連日大雨,造成石英元件廠前三大NDK兩座廠房淹水停擺,看到有法人對於NDK受災而對台灣石英元件廠感到樂觀的心態,我是能理解的,上述是對於台灣的石英元件公司表達樂觀的看法。不過在市政面我對於台灣地方政府對於水災的計劃擬定,似乎沒看到有地方政府對此擬定水災防治及處理計劃,令我感到有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既視感,別人在受苦時,我們應該要積極思考如何避免這種痛苦? 如果真的遇到又要如何解決這種痛苦?
 
全盤皆輸
如果說我們能從別人損失的機會成本獲得好處,我們一定得好好把握,我相信上市櫃公司大多都準備好了,那麼地方政府呢? 如果說別人損失機會成本而讓自己獲得好處,這本身就是一個零和遊戲,那麼地方政府對於水患有規劃好三大方向嗎? 預防、防治、後續處理,這三道防線缺一不可,水患影響層面之大,我想大家從新聞就可以了解到對於經濟層面的打擊多麼巨大,大方向的損失有居民無法滯留、工廠停工、大量動植物死亡,而且依據時間的長短,所產生的經濟損失就會不斷增長。
 
在地居民與大公司的共同利益
長期培養政商關係,有利於公司發展的穩定,那麼在這種會危害所有人利益(包含大公司)的災害面前,地方政府有努力去避免事情發生嗎? 又有努力防治災情嗎? 災害過後有檢討如何防止再次發生嗎? 下次再發生又要如何解決? 如果連最接近政治領域的大公司都不對地方政府施壓,進行防災計劃的擬定以及演練,恐怕真的能撼動政府的單位是少之又少,從災害下全盤皆輸的假設情況,我相當建議上市櫃公司對於地方政府治水的計畫施壓,因為大公司一旦停工,不只是股東報酬的問題,也不只是員工薪資的問題,是在地所有人的問題,因此在打好政商關係的時候,也期望上市櫃公司能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對地方政府施壓,一方面也順便實現公司對於社會責任的貢獻。
 
政治體制決定權力
在過往的政治歷史當中,我們可以發現偏向計劃經濟的國家,財閥是無法操控政府的,而偏向市場經濟的國家,政府容易被財閥控制,因此施壓的對象也必須對於當地的經濟體制做出施壓的決策與否。否則錯誤決策恐怕會直接失去當地市場。
 
社會責任也許能穩定獲利
針對報導指出兩家上市櫃公司會有轉單的機會,雖然我沒買這兩間公司的股票,但我也依然希望他們能對於他們設廠地區的地方政府施壓,畢竟變相來說施壓地方政府治水的計劃,也是為了城市發展以及公司生產能夠減少一項威脅,以確保外界對於其投資環境認為穩定而放心入股,基本上是皆大歡喜。
 
以下是兩家石英元件廠在台灣的廠區,以及需要協商的地方政府
台灣晶技 平鎮廠=>桃園市政府
希華晶體 台中潭子廠、南科廠=>台中市政府、台南市政府
 
總結:政府的消極也會侵蝕報酬
 
*以上只說明地方政府的部分,中央政府的部分雖也有責任,但本篇方向只關注小方向的治水
 
*以上資訊若有誤可直接說明、或是聯絡我們 saviorofduck@gmail.com,會重複確認後進行修改。
 
希望有理者可以以「理」打臉我的觀點,(畢竟科學就是不斷被打臉才能被信服的),論點能不斷被推翻,才能有更好的思維,也希望大家能夠理性跟我一起討論各個議題的解決方案,希望與各位一起學習成長 ...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馬來西亞 淹水 政府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民國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